糖尿病是一种长期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与高血糖作斗争。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认为它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可以选择不治疗,但事实并非如此!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对人的心脏、眼睛、肾脏等器官造成永久性损伤。
其中,糖尿病是尿毒症的“导火索”。
糖尿病最容易诱发肾脏并发症,一旦损害肾脏,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会因长期高血糖而出现代谢紊乱和硬化,导致器官的血液循环受阻,器官功能受损。
肾脏含有较多的小血管,也是体内血液循环最大的地方。因此,当身体的器官由于微血管硬化而生病时,肾脏是最脆弱的器官。
所以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最终尿毒症。
一旦你的手脚出现这六种表现,就说明你的“血糖”超标了,然后就是尿毒症了!
表现出手脚麻木
正常人的手脚应该是灵活的,但如果体内血糖过高,体内血液循环就会受到抑制,血流不畅。长此以往,神经和血管都会生病。
此时,人容易出现手脚麻木和剧烈的刺痛感。
第二,手足伤口愈合慢。
人的手脚都布满了血管。如果他们患有糖尿病,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周围的血管就会发生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免疫力下降。这个时候,伤口一旦出现,就很难愈合。
尤其是脚,小伤口更容易变大,严重的需要截肢。
第三,手上的疱疹。
手上的疱疹不仅仅是皮肤炎症的问题,也是高血糖人群出现疱疹的案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体内血糖含量过高,使得过多的葡萄糖试图通过皮肤表面排出体外。此时,大量的葡萄糖堆积在皮肤表面,容易形成疱疹。
表现四、出现瓜状趾
瓜状趾,是一种不常出现的症状,常常是由于脚部的肌肉处于萎缩的状态导致的。
这种症状一般在糖尿病初期或有神经性疾病时会出现,虽然它对生活的影响不大,但也是一种糖尿病预兆,一旦发现要及时监测血糖。
表现五、手脚出汗增多
手脚出汗异常增多,甚至及时不活动也会出现,就要警惕是否出现了糖尿病神经病变,这种出汗异常是因为汗腺受到兴奋型神经和抑制型神经的双重调控。
此外,糖友如果易出臭汗,而且汗上还有结晶,自身伴有恶心呕吐,要注意是否进入肾病恶化到尿毒症期。
表现六、手脚冰凉
气虚或者肾虚,会导致手脚冰凉的情况,刨除这两个因素,就要注意是不是血糖升高了!
其原因与“出现溃疡”相似,由于血液流通速度下降,导致血液的循环时间变长,可能会出现血流不通的情况,因此就会出现手脚发凉的症状。
要想预防尿毒症,控制血糖是关键,坚持“两勤、三控”,远离并发症!
“两勤”:
1、勤喝降糖茶水
多喝茶可以辅助糖尿病患者抑制脂肪和糖分的分解,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糖友平时也可以喝点养生茶水,功效更佳。
婆婆丁桑叶茶
配方:取婆婆丁、桑叶二者干制后混合制成。
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含有一种天然葡糖苷酶抑制剂,它在肠管内能直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故可防治人体过度吸收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与肥胖症;
其次,桑叶还富含黄铜类化合物及桑叶多糖,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小植物,研究发现,蒲公英多糖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降低正常及餐后血糖有一定作用。
二者搭配,对于预防并发症,降低血糖很有好处。
2、勤做肾病检查
要想预防糖尿病肾病,一定重视定期检查: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切记:通过尿常规检查肾病,很多早期肾病是查不多来的,因为蛋白是非常粗略的。
所以,最好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若病情进入第三期,就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三控”:
1、控制好血糖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上不受控制,血糖必然得不到控制。所以,饮食上,最好选择一些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更利于血糖控制。
增加粗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如燕麦、黑米、高粱米等粗粮,能增加饱腹感,降低消化率,降低升糖指数;
减少过度加工的食物,如油炸食物、小零食、糕点、面包等,这类食物会使升糖指数大幅增加。
2、控制好睡眠
熬夜,会破坏人体生物钟,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还会诱发肾脏损伤。
并且,人在熬夜时,精力会过度消耗,血红蛋白带二氧化碳个体增加,从而导致血液循环减缓,消耗血糖量减少,加重糖尿病病情。
因此,平时一定要控制好睡眠,每晚保持7小时以上为宜。
3、控制好身材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直接诱因,所以肥胖者日常一定要限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要坚持运动。
运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
并且,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是肥胖者减肥的最佳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