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脑外科为一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成功实施了介入取栓术。该术为急性脑梗新疗法,难度虽大,但可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47岁,急诊送至我院时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外科火速支援,急查头CTA显示其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医院第一时间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对这位患者实施抢救,并由技术团队专家们进行病情讨论、分析。时间就是生命,经与患者家属交代并取得理解后,脑外科甄志勇主任、刘帅大夫等迅速将患者转送入介入导管室。
最终经过2个多小时努力,实现了闭塞血管再通,最大限度降低脑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意识转清,偏瘫肢体也恢复了功能。
小知识
颅内大动脉闭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是有年轻化的趋势,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等颅内动脉主干闭塞为主,起病急、病情重,致死和致残率很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大脑中动脉介入取栓术被应用于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治疗中。与传统内科治疗相比,取栓术更“主动”,可以直接开通闭塞血管,拯救因缺血而濒死的脑细胞,疗效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认识脑动脉取栓术
目前,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技术。取栓时,医生采用微导管技术,将取栓装置从患者的下肢动脉送到病变的颅内动脉处,然后用取栓装置“抓捕”堵住血管的血栓,迅速恢复血管通畅。在该技术诞生之前,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是静脉溶栓。但由于静脉溶栓“时间窗”较短(4.5小时内),仅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治疗,血管再通率也相对较低(30%~4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的脑动脉取栓术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针对性,血管再通率可以达到72%~%。当然,任何治疗都有一定风险,动脉取栓术总体而言是安全的,但也存在出血、再通后的血管再次发生闭塞、麻醉意外等风险。不过,由于大血管梗死本身的致死和致残率很高,故动脉取栓的获益大于风险。
取栓“时间窗”:6小时内
脑动脉取栓术主要针对发病6小时内的大血管脑梗死患者。年龄过大、血压过高或血糖过高者,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不适合“取栓”治疗。
鉴于脑梗死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涉及科室较多、流程复杂、时间紧迫的特点,我院建立了卒中急诊,整合了神经内科、放射科、介入科、神经外科和康复科等脑卒中相关学科,建立了急性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救治服务。
脑梗的早期征兆
1.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口齿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吞咽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一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丧失。
5.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6.出现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7.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EN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