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 > 风心病治疗 > 种源性疾病的传播对家禽有哪些危害

种源性疾病的传播对家禽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21-5-8 19:03:00   点击数:

今天我们对家禽种源性疾病做一个简单沟通,看看当下我们需要顾及和在意,甚至要重视哪几个种源性疾病或垂直传播疾病的危害。对于父母代、商品代鸡群,都有较多种源性问题在影响着其生产性能,影响着禽产品的品质。

一.目前哪些疫病在流行?

首先,看看我国当下鸡群哪些疾病在流行;目前,鸡正在持续高态势流行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H9亚型、高致病禽流感、腺病毒(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包涵体肝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肿头综合征(偏肺病毒)、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沙门氏杆菌、鼻气管鸟疫杆菌、滑液囊支原体、肌胃腺胃炎(霉菌毒素)、肉鸡气囊炎等。

二.当下哪些疫病又是垂直传播来的?

那么,这些病有哪些是可以垂直传播呢?或是种源问题造成的呢?我们把目前常见疫病与种源关系密切几个疾病给大家罗列出来。病毒病,有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减蛋综合征、Ⅰ群腺病毒、H9N2AIV等;细菌病:沙门氏杆菌、滑液囊支原体、鼻气管鸟疫杆菌等,以及霉菌毒素。

那么,当下如何应对种源传播这几个疾病?有病毒病有细菌病,咋办?如何防止发病种鸡的鸡苗给我们商品代带来危害?

三.鸡垂直传播疾病分类

当下,哪些鸡垂直传播疾病对商品代来说是没有任何抵挡之力?哪些,又是可以通过采取科学恰当措施来减轻其对商品代的危害呢?

无法无效类: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传染性贫血等。

可疫苗有效预防类:马立克氏病病、减蛋综合征。

疫苗预防效果不佳类:马立克氏病、H9N2AIV、沙门氏杆菌、Ⅰ群腺病毒。

可以药物预防类:H9N2AIV、沙门氏杆菌、滑液囊支原体、肌胃腺胃炎(霉菌毒素)、鼻气管鸟疫杆菌等。

四.种源垂直传播疾病预防

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药物预防,来减轻部分垂直传播疾病危害和发生;用药物预防有效的垂传或种源疾病,目前重点是发病率较高的H9N2AIV、沙门氏杆菌、滑液囊支原体、霉菌毒素、鼻气管鸟疫杆菌等。

如何预防?

病毒病主要禽流感H9亚型,它是目前鸡发病率最高的疫病,也是10日龄或雏鸡多发的疾病,7月份发病率38%;沙门氏杆菌和滑液囊支原体目前发病率非常之高,今年的7月份发病率分别是2.5%、18%。霉菌毒素引起的肌胃腺胃炎是目前最为困惑疾病,毒素垂直传播引起孵化率低、弱雏多、雏鸡肌胃炎非常普遍,8月份发病率在95%左右,尤其是肉鸡群。鼻气管鸟疫杆菌是目前引起各种品种鸡发生气囊炎的主要传染菌,它垂直传播是一个主要感染方式,做好预防意义重大。

1.种源管理

种鸡场引种应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国外引进种鸡和种蛋应符合相关规定,宜优先考虑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认证的种鸡场引种。引进种鸡应具有“三证”(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证明、种鸡系谱证)。鸡场所用种蛋、后备种鸡和引入种鸡应进行检测,确认开展净化的特定病种为阴性。对引入种鸡尤其应实行严格的隔离检测,一般在独立的隔离舍隔离40d以上,确保临床健康、净化病种感染阴性后,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2.免疫防疫管理

种鸡场应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制度,结合各病种特点、疫苗情况及本场净化工作进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同时,根据周边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净化工作效果、实验室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鼓励通过特定疫病免疫净化评估认证的种鸡场,结合自身实际,评估疫病防控成本,分种群、分阶段、有步骤地由免疫净化向非免疫净化推进。

3.监测

根据制定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病的监测计划,切实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病免疫保护水平、流行现状及相关风险因素,适时调整疫病控制策略。根据建立的特定疫病净化方案和发现阳性动物处置方案等,切实开展净化监测、隔离、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4.诊疗巡查

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定期(一般每天)巡查鸡群健康状况,尽早发现病鸡,及时隔离病鸡、处理死鸡、彻底消毒,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持续跟踪转归情况,并作相应记录。需要开展临床解剖时,应做到定点解剖、无害化处理、填写解剖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确保单向流动,临床解剖人员不得立即返回生产区;必要时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开展特定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在制定净化方案、开展净化监测和维持性监测的同时,重点做好日常疑似病例的巡查,根据净化病种不同,做好疑似病例的处理。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淘汰、扑杀等措施,并及时确诊。加大同群监测,必要时启动紧急免疫和加强免疫。加强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阻断舍间传播。按本场建立的动物发病或阶段性疫病情况报告制度,定期上报至本场相关负责人,并建立档案。收集、了解和掌握本区域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及时开展相应综合防控措施。必要时启动紧急消毒预案及配套措施,如减少人员外出、严控人流物流等,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探索预警机制。

5.淘汰

种鸡场应建立种鸡淘汰、更新和后备鸡留用标准,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hlzjiaju.com/fxbzlao/710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