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 > 临床表现 > 朱良春教授经验药对

朱良春教授经验药对

发布时间:2020-9-15 22:18:42   点击数:

朱良春教授经验药对:

一枝黄花苍耳子

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疏散风热,清解表毒。

时邪外感发热。

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宣通之功,二药合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均可用之。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各8g,生姜2片;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桑叶各9g,轻证往往—二剂即解。

丁香郁金

丁香4g,郁金20g。

行气通络,开窍醒脑。

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顽固性头痛头晕。

丁香气味辛香,辛能行散,香能开窍,具有“开九窍,舒郁气”(《本草再新》)的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可行气通络、开窍醒脑,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顽固性头痛头晕方中,可增强疗效。二药合用虽为“十九畏”配伍禁忌之一,但临床应用并无不良反应。

人参三七琥珀

人参6g,三七3g,琥珀4g。

共为细末,分次吞服。

益心气,活心血,通心络,安心神。

冠心病心绞痛。

人参大补心气而推动心血运行;三七活心血、通心络;琥珀安神宁心。实验证明,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低冠状动脉的阻力。三药合用治疗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等作用,对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最为合适。

人参五灵脂

人参6g,五灵脂10g。

益气活血,行瘀止痛。

气虚血瘀,虚实互见之证,如冠心病心绞痛之胸痹,溃疡病、萎缩性胃炎之脘痛等。肝脾肿大属气虚血瘀者。小儿疳积亦可选用。二药属传统“十九畏”中配伍禁忌之一。久病多虚亦多瘀,胃脘久痛者,恒多气虚夹瘀之证,脾胃气虚,故证见乏力,面苍,空腹时则痛,得食可暂安;瘀血阻络,故疼痛较剧,或如针刺,痛点固定,舌见瘀斑,大便隐血多为阳性。此与脾胃虚寒,其痛绵绵,喜热喜按者明显有异。故治须益气化瘀为主,人参、五灵脂同用,一以益气,一以化瘀,乃证情的对之药。经长期临床观察,二药同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人参升麻

人参8g,升麻10g。

补益脾气,升清降浊。

脾虚下陷证,如内脏下垂、慢性痢疾后重、低血压、眩晕、蛋白尿等。若癃闭、尿毒症、大便不爽、胸腹胀满等气虚而浊气不降者亦可参用。

《医学启源》:“人参,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

人参半夏

人参6g,制半夏8g。

补益元气,和胃止呕。

妊娠恶阻以及尿毒症等顽固性呕吐属元气虚损、胃气上逆者。呕吐甚者用生半夏9~12g,先煎,或加生姜二片亦可。尿毒症体虚甚者须配合香砂六君子汤,或再加大黄适量,可减轻症状,延长寿命。

人参苏木

人参6g,苏木15g。

补益心肺,祛瘀通经。

肺心病、风心病属心肺气虚血瘀,证见胸闷、咳喘、唇绀、浮肿者。

风心病合并咳血者,用二药加花蕊石30g有较好疗效。

人参附子

红人参10g,制附子8g。

益气强心。

心力衰竭。

人参与附子相伍乃著名的参附汤,原用于治疗气阳暴脱之厥逆自汗、气促喘息病证。实验研究证明,人参主要含人参皂甙,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可治心原性休克;附子主要含乌头碱,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合用则强心作用增强。近现代临床也证实其强心作用,以至成为世所公认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佳品。若系重症患者,人参、附子用量须加大。

人参黄芪三七

红人参15g,生黄芪、田三七各30g。

共研细末,每服3g,一日三次,饭前一小时温开水送服。补气化瘀止痛。

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证见胃脘胀痛,有出血征象,辨证属于脾虚气弱者。

服用3~5日,即能增加体气,止血止痛,连服l~2月,每可临床治愈。

三七大黄郁金牛膝

三七3g(分冲),熟大黄、郁金、淮牛膝各9g。

止血祛瘀,疏肝理气。

胃中积热、肝火犯胃之胃出血,证见呕血、便血者。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之。胃脘痛胀者加木香4g、厚朴3g;胁痛加金铃子、白芍各l0g;嗳气加代赭石15g;脾胃虚弱加砂仁3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各6g;胃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各10g。药后二三天即可大便隐血转阴。

三七丹参

参三七3g(研末,分次吞服),丹参15g。

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冠心病心绞痛。

《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疼作,血因瘀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实验证明,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低冠状动脉的阻力,并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故为治疗血瘀性心绞痛的主药。《本草正义》:“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实验证明,丹参亦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并可减慢心率,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二药合用,化瘀通脉,有相辅相成之妙。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无论急性期或缓解期,均可使用。此外,二药合用,尚可治疗肝脾肿大。

三七鸡内金

三七3g(研吞),鸡内金10g。

化瘀消积。慢性肝炎、肝硬化。

三七化瘀和血,善通肝络;鸡内金消积化食,《医学衷中参西录》尚曰:“治痃癖癥瘕,通经闭”。二药合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改善症状,增进食欲,并改善肝功能。

三棱莪术

三棱、莪术各8g。

行气活血,散结化积。

①各种气血郁积证,如闭经、痛经、积聚、瘿瘤、痰核等。②肝脾肿大、肝硬化。③胃癌、肝癌、宫颈癌、卵巢囊肿、皮肤癌等。三棱为血中气药,莪术为气中血药,《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之功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功莪术优于三棱。”二药合用则行气活血之力颇强,是治疗癥瘕肿瘤的良药。现今引申治疗多种气滞血瘀病证,建功甚速。

土茯苓萆薢

土茯苓45g,萆薢15g。

祛湿毒,除痹痛。

痛风。对膏淋、尿浊、蛋白尿、带下属湿热壅结者亦效。

痛风乃嘌呤代谢紊乱,系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所致,在中医乃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之证,治宜泄化浊瘀。土茯苓善祛湿毒而利关节,萆薢善利湿浊而舒筋络,二药合用,可快速消除症状,降低血尿酸指标,是治疗痛风的要药。土茯苓、萆薢亦可同威灵仙合用,威灵仙宣通十二经络,对改善关节肿痛有效。

大黄人参

大黄10~15g,人参5~8g。

泄浊排毒,益气扶正。

①正气衰败,邪毒壅滞之尿毒症。②急性心肌梗塞,证见大便秘结,非通下而不能缓解症状者。③各种血液病,正气衰败而又有火气升腾之吐血、衄血者(此时用生晒参)。

二药配伍,用于邪实而正虚之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

大黄三七花蕊石

大黄10~30g,三七3g,花蕊石20g。

通腑泄热,化瘀止血。

急性脑卒中大便秘结者。

用大黄、三七和花蕊石治疗急性脑卒中,不论其出血性或缺血性,均以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直至大便稀软时停用。三药联用,通腑泄下、化瘀止血,可起到降压、止血、改善颅内压和退热的作用。

大黄大黄炭

生大黄3~6g,大黄炭15~30g。

泻下排毒。

慢性肾功能衰竭。

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如服后便次在3次以上者,可酌减生大黄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为宜。如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牡蛎各30g、石苇20g,可提高疗效。

大黄干姜

大黄6g,干姜3g。

温脾清胃,安和中州。

寒热互结之胃脘痛。

纯寒纯热者忌用。

大黄生石膏

生大黄10~15g,生石膏30~60g。

峻下清热。

外感时邪,卫气同病,肺胃壅热,证见高热、烦渴、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者。

生大黄峻下,生石膏清热,二药合用,可直泄经腑实热,从而顿挫热势,存阴保津,缩短疗程。

大黄生地黄

大黄8g,生地黄20g。

泻热止血,凉血养阴。

邪热夹瘀热之血证,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尿血等。二药合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有瘀热者亦效。重用大黄、生地,尚可治肝病血热。

大黄代赭石

大黄10g,代赭石30g。

通腑、降逆止血。

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如咳血、呕血、鼻衄、齿衄、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倒经等。

大黄泻下通腑,釜底抽薪以止血;代赭石平肝热,重镇降逆以止血,二药合用,上镇下泻,乃针对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病势发挥作用。

大黄阿胶

大黄6g,阿胶10g。

通腑泻下,养血止血。

血虚夹瘀热之血证。

大黄泻下通腑,阿胶养血止血,用于治疗血虚夹瘀热的各种血证效果较好,如血淋、血尿、吐血、崩漏、月经过多,以及肝病血证等。

大黄草果仁

制大黄8g,草果仁6g。

泄热,化浊,解毒。

肾功能不全,证见湿浊化热,毒邪内陷,邪毒交阻而上逆者。大黄泄浊解毒,草果仁燥湿化浊,二药合用,适用于湿浊毒邪蕴滞之证,如热势较重,或阴伤津亏者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hlzjiaju.com/fxbbx/569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