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每年三四月天气转暖,「特困生」们又开启了“起不来”、“睡不醒”、“精神涣散”等综合模式。
其实春困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事,真的不能怪你。
1为什么会春困
冬季,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皮肤血管、汗腺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发。
而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血管舒展,体表血液供应量会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及氧气就会相应减少,身体就会有“困”、“乏”的感觉。
同时,人体就像是一个时钟,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生物钟”。
受到光线的影响,人体的生物钟会自己调节,控制褪黑色素的生成情况,提醒身体在一天24小时中,什么时间段睡眠,什么时间段清醒。
在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白昼变长,夜晚变短,有些人适应环境比较慢,体内褪黑色素的生成状态还处在冬季的节奏。当身体内外环境差距加大,生物钟混乱,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2
警惕“假春困”
简而言之,春困就是自然时间和身体时间节奏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场。
但有些“假春困”暗示着某些身体问题,值得警惕。
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并不明显,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为首发症状。
心脏病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使血液循环不畅,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在组织内,使人产生疲劳感。
大脑缺氧
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睡眠性呼吸障碍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贫血
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
甲减
甲减也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它的表现比较隐蔽,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
肝病患者
肝病患者往往血中胆碱脂酶降低,导致肌肉、神经功能紊乱,进而造成经常犯困的感觉。
3
如何缓解春困
对于绝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每天昏沉沉的状态,不仅让身体难受,还影响到工作效率。
有些人可能选择购买褪黑色素保健品来让身体尽快适应外部环境,但忆斯恺建议,保健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服用,切勿盲目。
以下几种科学的小方法,足以应对春困。
注意饮食
油腻的食物会让人在饭后产生疲惫的状态,建议春日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蔬果。吃得太饱容易犯困,建议大家少吃一点,七八分饱刚刚好。
早上工作可以适当饮用咖啡、绿茶,多摄入水分提高新陈代谢。
晒太阳
工作的时候,多开窗通风,靠近窗户,不要惧怕阳光,可以让生物钟尽快适应环境,给大脑充足供氧。
坚持运动
现代人运动量减少,久坐不动,想要调节好生物钟,建议在白天多走动。
疫情期间不方便外出,可以在家里做做瑜伽、太极等微微出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
提高睡眠质量
睡前放下手机,避免蓝光干扰身体分泌褪黑色素。换上遮光性强的窗帘,或者带上耳塞眼罩,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起床后第一时间拉开窗帘,感受早晨的阳光,唤醒身体。
中午打个盹
晚上没有睡够,吃完午饭后可以午睡一会,但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这样既能身体缓解困乏,还能让下午的工作更高效。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免疫力,享受美好春日。
相关阅读
这些日常安全饮水常识你一定要知道
这样降尿酸,天然又健康
柳州送水工被感染,疫情当下,饮水安全如何保障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号江苏:南京江北新区柳州北路21号武汉:武昌区汉街总部国际F座室合肥:包河区绿地赢海国际大厦室苏州:姑苏区干将西路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