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降温了,小编已经紧紧的裹住了小棉被。今年的冬天较往年同期气温都要更低一些,东北虎都未能抵挡住哈尔滨的寒冷,已经开始舍弃“一山不容二虎”的旧习,开始抱团取暖了。新闻媒体上也是不断的发表新一轮的降温预警。气温骤降,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身体出现的信号,也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如果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呼吸不畅,千万别以为这是天冷的正常生理反应,硬扛着。这些可能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前兆,冬季是猝死高发期,朋友们要提高警惕。
什么是猝死?
猝死指各种原因引发的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的死亡。猝死占总死亡原因的15%-20%,而猝死中80%都是心源性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是瞬间,堪称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
为何冬季易频发猝死?
天气寒冷,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压容易升高。血液不但极易凝固,还可能让本身就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增加心肌梗死、肺栓塞、脑中风的急性发作风险。
如果您还是属于工作高强度、精神压力大,常熬夜,又暴饮暴食的人群,发生猝死的概率会大幅增加。这也是为何IT人士、新媒体工作者等高压、常熬夜人群不时有猝死新闻爆出的原因。
心源性猝死有没有征兆?
心源性猝死主要由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诱发,多数无先兆,难以预测。
如有以下风险因素一定要特别引起警惕:
猝死家族史
反复晕倒和意识丧失病史
心电图异常
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病病史
可疑性心肌炎
既往心肌梗死病史
患冠心病尤其出现了不稳定心绞痛
尤其是出现了不稳定心绞痛,这非常有可能是猝死发生的信号。
容易导致猝死的几个细节
抽烟喝酒
10年及以上的吸烟史会使心源性猝死风险增加2-3倍;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我们都应该戒烟限酒。
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平时,我们应该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和粗粮。
长时间洗澡
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饭后由于大量血液集中在胃部,也不适应洗澡。同样,饥饿时血糖降低,也不适宜洗澡。洗澡时,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10-20分钟为宜。
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让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直接诱发心梗。前一段时间常被报道出的马拉松选手猝死,多属于这一类,尤其是在长时间运动后突然加速,更会诱发猝死。平时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轻有氧运动的方式都是不错的。
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会让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引起胸痛、气短、休克等症状,压力过大也容易引起心脏病。电视剧中常演到,角色们发生激烈争吵时,很容易发生晕倒而急救。古人有话说:忌大喜大悲。保持客观向上的心态,劳逸结合。
早上起床过猛
早上醒来后马上气喘,会对心脏造成负担,引起心脏不适。起床前先躺一会儿,让身体和大脑清醒,伸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缓慢起床。
打呼噜
睡觉总是打呼噜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了会诱发急性心梗。如果发现打呼噜很严重,建议可以去呼吸内科,做一个睡眠监测。
气温骤变
天气突然变冷会让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
突发猝死,一定要抓住“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90%
心脏骤停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60%
心脏骤停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40%
心脏骤停8分钟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脏骤停10分钟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几乎为0。
最后,小编要提醒大家,天气寒冷,请务必一定要保暖。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一定要时常陪伴老人身边,心里暖了,情绪好了,疾病也会远离了。
资料整理来源:棉签医学科普
远健健康——您身边的健康管理专家理念:让健康变得更简单本期内容审核:全科医生夏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