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的时候,烦躁、易怒、焦虑、睡不好……这些都市人常见的“情绪病”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时,就可能是心理亚健康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状态往往指的是身体亚健康状态,包括乏力,气虚等等,但同时心理上也有亚健康状态,而且人们很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患上心理烦躁症,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有了这种症状。据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占10.3%,故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白皮书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牵头,联合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以及国内30余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对历时五年全国约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大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采集的有效数据超过万。白皮书数据同时表明,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城镇居民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五类人群的心理亚健康比例在54.7%—64.7%,心理问题发生率在24.3%—37.3%;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城镇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城镇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心理亚健康是一种处于心理健康与疾病间的临界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就像站在悬崖边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心理疾病,但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自杀等念头,如果没有及时纠正,极易引发心理和身体疾病。每个人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及时面对和解决,就不至于“积劳成疾”。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大多可以慢慢恢复。但如果持续出现以下10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可能暗示你一只脚已经踏进心理疾病的边缘。症状一“沉湎往事儿童化,时冷时热常唠叨。”喜欢沉湎于往事的回忆,感情脆弱,情绪“儿童化”,时冷时热,对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应兴趣浓厚,喜欢唠叨,又不管他人爱听不爱听。症状二“记忆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办事效率低,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症状三“刚愎自用耳不闻,固执己见失人心。”固执己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症状四“脑力劳动不从心,精神空虚乏思维。”脑力劳动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竞争意识退化,常感到空虚乏味,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症状五“精神萎靡力不支,好静恶躁多嗜睡。”疏散懒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好静恶躁,睡意绵绵,经常靠喝酒来强打精神。症状六“遇事慌张手无措,思维迟钝搔耳腮。”面临突发事件时,思维迟钝,往往束手无策,慌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症状七“长吁短叹心自卑,隔离外界自天地。”自卑心理是大多心理亚健康人群最为常见的症状,如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会长嘘短叹,与世无争,面对外面的精神世界,往往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症状八“性情急躁错会意,闭目塞听失理智。”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性情急躁,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症状九“我行我素性孤僻,人际交往总逃避。”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尤其是不愿意面对陌生人,常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症状十“情绪冷漠视不见,敏感多疑心机重。”有时想置身于众人之外,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漠;有时候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总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在与自己过不去,疑窦丛生。上诉的种种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会有程度不同的表现,有些并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般通过自我调整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但有些太过消极,已经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能通过自己或者身边他人提供帮助改善,最好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以免任其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状态。同时,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理健康在某些时候甚至要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一个心理强大的人即使身体上有什么缺陷,依旧会是一个强大的人。此外,很多时候人们的生理“亚健康”还是由于心理上的“亚健康”引起的,例如:有一部分人整日里心烦意乱,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好觉,由于没有及时找出原因而导致身体的体质下降,生理疾病便趁虚而入,这样就导致了大的疾病的产生。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某些亚心理健康状态时,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1、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处事乐观生活总是好坏交替的。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件事,是百分之百的好或者百分之百的差。无可否认,生活中各种不幸事件是客观存在的。面对挫折,我们惟有及时调整心态,学会看到问题的双重性,保持积极与乐观,在各种困境中、逆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希望,在顺境中保持一分清醒的头脑。2、全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人无完人,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这是迈向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但这并不那么容易做到。要学会理解,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改变心态其实很简单,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不要过于与别人攀比。3、加强运动,改善代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1小时的运动可以增加代谢活动,增强愉悦感,有助于释放压力。另外,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对名上班族进行研究后宣称,参与运动能够减轻痛苦,增强对工作、同事和自己的包容力。因此,可以尝试多运动,能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4、多听音乐,放松身心中国台湾高雄医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名孕妇进行研究,其中大约50%的孕妇被安排每天听30分钟音乐,持续两星期。结果发现:听音乐有助于降低孕妇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建议多听舒缓或欢快的古典音乐,可以放松神经,引发良好的情绪反应,有益身体健康。5、维持良好的睡眠,减轻心身疲劳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压力和睡眠障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睡眠不足的人士,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不满和愤怒情绪,暴饮暴食的概率更大;而压力越大,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因此,若能保证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心疲劳的恢复。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而不自知,或者知道了却抱着不在乎的态度,这样都是错误的。要知道,亚健康不是健康的状态,而是非常危险的非健康状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就相当于保险丝即将断开之前的状态,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危害绝对是毁灭性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不妨参照一下以上几个症状,以此来明确自己的心理情况。
来源:樱慈智家作者:小慈
编辑:医院心理干预小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hlzjiaju.com/fxbzdua/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