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张勇刚,汕大医学院附二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副主任,负责心内二病区管理。指导研究生34名。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毕业,从事临床35年,对心血管危重疑难病有丰富经验。擅长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脏、血管疾病诊治。
内容
1.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心力衰竭的发病概况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很高。发达国家心衰患病率为1.5%~2.0%,≥70岁人群患病率≥10%。年我国35~74岁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近年研究提示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为4.1%。
3.哪些因素会导致心衰?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先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遗传(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其它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贫血、妊娠、围产期、肾病,等。
4.哪些原因可以加重心衰?
感染、换季、心律失常、妊娠、分娩、压力过大、便秘、吃盐过多、出血、肺栓塞、治疗依从性差。
5.心衰有哪些表现?
左心衰竭:排出血量不足、头晕、气短、疲乏、小便少,手脚冰冷、夜间咳嗽、泡沫痰、无法平卧,等。
右心衰竭:腿肿、腹胀、食欲下降,等。
6.控制心衰的意义
早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及时恰当地治疗,以及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减少死亡率、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end?
图文编辑
杨昱霖、冯晓丹
来稿请投:stjs93
.om爱国民主科学
长按